王尧坤:教育+越剧=非典型性理科男
中年男物理老师。
短短七个字,扑面而来浓烈的“理科男”气息。
无可厚非的“典型理科男”。
对于理科男,很多人拿这样一个事例来说笑: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我拧不开杯子了。”男生说:“哦,那我先打水吧。”
瞧,这就是我们眼中的理科男。木讷、内向,一点点闷骚,又不解风情。
尽管我对“理科男”戴着如此厚重的有色眼镜,但采访完王尧坤老师后,我却重新给这位中年男物理老师贴了个标签——
“非典型性理科男”。
理科男的另一面与越剧的不解之缘
舞台上的他,眉飞色舞嗓声磋亮,举手投足有板有眼
80后的王尧坤老师,是绍兴柯桥区钱清中学的高级物理教师。平日里一贯的衬衫西裤穿衣风格,略显凌乱的头发,神态严肃认真,着实一副经验丰富的教师模样。让人意外的是,王老师有着另一个身份:“绍兴梨园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舞台上的他,眉飞色舞嗓声磋亮,举手投足有板有眼,似乎和一个正经理科男完全搭不上噶。
“(我)以前举办过很多越剧活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民营剧团的演员,去过两次央视。”
一说起越剧,王老师两眼放光。
从事民间越剧团的表演完全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出生于绍兴水乡的王老师,自幼受到当地越剧文化氛围的影响。大学时,王老师就在校园里组织了越剧社团,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研习越剧,致力于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成立了民营剧团“绍兴梨园小百花越剧团”,并亲自担任副团长。这个剧团经营得不易,一做便是10年。
对于越剧文化的推广,王尧坤老师想做的还有很多。他尝试着将它带到了现在所执教的校园:不仅开设了越剧选修课,还亲自编撰了两本越剧选修课程的教材。
央视《一鸣惊人》节目
王老师很骄傲地给我分享了他受邀参加央视节目的视频。节目里的王尧坤老师有一点点羞涩,但谈起他的爱好,一点不难看出他的热血沸腾。当主持人问到“校长是否担心过您’不务正业’,影响学生成绩”时,他露出了一副胜券在握的笑容:“校长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剧团活动渐渐淡了。成员们也来来去去,甚至是自己组建剧团去了。但只要一提起越剧,王老师一脸的自豪感依然不变。
理科男转型文科男的王小波说,没有诗意的世界是无趣的。
越剧对于王尧坤老师,也许就是理科男内心另一块诗意的小世界。
理科男的执着用信息化手段带领教育发展
“我经常讲,我工作的前10年主要在推广戏曲文化,现在很多文化礼堂的骨干都是我那时候培养的。而这个10年我想主要经历放在教育信息化上,推广传播教育信息化。”
王老师为老师们进行信息化培训
王尧坤老师从事推广信息化教育已经迈入第5个年头。这点倒是符合了理科男的特质:对新技术的好奇与追求。
对于教育信息化王老师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至少老师会使用一些信息化手段来进行课堂的教学,尝试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就比如娱乐节目,如果年年如此,肯定没人看了。传统戏曲要想生存必须改革,不断创新。教育也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国很多学校及教育者们已经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王尧坤老师加入了两个同样有着信息化教育推广目标的团队,一个是浙师大阮高峰名师工作室,一个是(浙江)信息化教学设计师智囊团。线上,团队内部分享交流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技术;线下,走访全国各地学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培训,内容包括微课、移动教学、智慧课堂等。
这个过程也未必很顺利。对于底层老师们来说,在信息化教育方面并没有很强的意识,这是王老师和他团队在培训路上遇到的最大困难。
“老师们有厌烦的,有觉得没用的,各种心态都有,但是比前几年稍微好些。领导希望老师学,老师不想学,不想改变。因为要改变,需要花精力花时间,很多老师喜欢过安稳的日子。目前来说(老师们学习信息化教学方式)应付领导的心态相对还是多些,主动要求改变的还相对较少。”
“特别是对于45周岁以上老师来说,学信息化确实难度比较大。我经常和青年教师讲,我们论文、课题可能写不过老教师,但是我们微课、信息化课堂实录应该能超过老教师。”
如何培养教师们的教育信息化意识?王老师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通过比赛来推动,因为获奖对职称等有帮助,老师们自然会乐意去学习;第二是通过观摩等方式,让老师们感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一些改变。当然最直接最好的方式就是学生的改变和成绩的提升,但这个需要长期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王尧坤老师(左一)
讲到这里,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得到王老师神情的凝重。做好信息化教育,领导、老师、学生、家长,这四个关键环节必须配合得面面俱到。这需要时间,是一个不那么流畅的过程。好在,已经坚持5年教育信息化推广工作的他,已然多多少少得到了回报——2015年,王尧坤老师来到新疆,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智力援疆计划,并在15年的浙江援疆人才传帮带创意大赛上,提出了“互联网加教育技术”的概念,获得了该比赛的一等奖。但是更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将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技术带到了新疆,使得很多新疆当地老师学习到了新教育模式,并在自治区微课大赛中屡获大奖。而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结交了一批信息化的先锋、带头人……
他认为,未来主流的教育模式会是“混合式教学方式”,即传统教学加信息化教学,多种教学方式并存。“教育这个东西是无形的,很难用尺来衡量某种教育模式的好坏。”王尧坤老师如是说。
尾声梦想已在路上
采访当天晚上,王老师还要赶去松阳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忙碌的培训行程已经让他“顾不上这边的剧团发展了”。在从事教师行业的14年里,王老师在“教师”“越剧戏迷”“信息化教学推进者”几个角色中不断转换,从遥指梦想的第一个十年,迈向了第二个十年。
突然想起一句话:“我不知将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这位腼腆的“非典型性理科男”,正怀揣着坚定的梦想,继续出发。(END)
嘉宾简介
王尧坤
绍兴柯桥区钱清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绍兴市青年岗位能手。绍兴市最美教师提名奖。
教学工具·名师推荐
教学工具实在太多,具体用什么,要看具体的课,具体的场景进行设计。
微课的话处理比较喜欢用CS、剪辑师这两款工具;手绘比较喜欢EVC;动画微课比较喜欢优芽;手机微课处理比较喜欢小影;如果日常上课比较喜欢101教育PPT;如果是平板教学一般用教学助手(因为柯桥区主推)和hiteach;课堂教学APP比较喜欢是NO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