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60 MB,页数为11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一课时,第62页例3、例4,及书后部分练习。
解读教材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条边、3个顶点、3个角,三角形还具有稳定性等知识,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新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但是对于“任意的3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却没有任何经验。学生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只是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只能初步感悟笔直的路比拐一个弯要近,但对于为什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会大于第三边却缺少具体的感知,所以创设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学生对于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也不能拼成三角形也比较费解,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验从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到等于再到大于第三边的变化过程。过程中,学生在抽象概括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能在数学语言的描述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表达上也可能不够严密,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探究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一节课的时间,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
教学目标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