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一次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的有效实践

更新时间:2021-08-11 提供商:网龙网络公司 下载类型:免费下载

文件大小:1.22 MB 文件类型:DOCX

标签: 二等奖、 网龙、 教学资源、 教案、 正规教育、 微软docx文档、 教案、 岭南美术出版社(岭南版)、 教学设计、 文档、 K12、 获奖教案、 美术、 初中、 ZYK、 基础学科、 3级、 文档、 素材类型、 精、 下册、 七年级、 ZYKB、 教案

一键领取课件

课件介绍

这是一套关于《一次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的有效实践》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1.22 MB,页数为9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一次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的有效实践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推崇传统的美术教师,本人对于新兴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多少是有抵触情绪的。一方面,是因为比较排斥网络环境,另一个方面,觉得美术课堂能够利用的网络资源无非是教学视频和图片,完全可以课前下载并重复使用,学生早已习以为常,教学效果也流于表面,无法深入。所以,当学校指定我上一节“网络+课堂”的美术公开课时,心里比较犯难,不知如何才能将网络及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结合起来。

《中国世界遗产之美》是岭南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课型属于美术“欣赏·评述”课。本节课的内容是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进行赏析。侧重研究“世界遗产”概念与分类标准。重点赏析莫高窟、故宫等一批“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大部分的深圳学子,祖籍来自祖国各个省份,有春节回老家过年旅游的经历。设计请学生分组制作,以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发言为主。小组代表讲解自己家乡的世界遗产的教学互动模式。

在第一次上课后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讨论达到学习目的,但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发言极易陷入对世界遗产的历史、人文、地理故

事的讲述,从而无意识的淡化了美术课堂的语言特色。

学生对美术欣赏评述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讨论的

面不够广,只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几位学生可以较活跃的参与教学讨论,大部分学生只是“观望”,课堂气氛沉闷。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源推荐

找名师

产品下载

注冊
无法打开
您还未安装软件
前往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