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孔乙己》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2 MB,页数为5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孔乙己
【教材分析】
小说写作和发表于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小说所反映的时代是清朝末年,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苦读“四书”“五经”,耗尽年华,热衷科举,一心想沿着封建社会里一般知识分子所走的道路、顺着读书应考做官的阶梯往上爬,可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中,落到将要乞讨的境地。他不会营生,好吃懒做,死要面子,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嘲笑奚落他时,还要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及他灵魂深处的伤痕——“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他在长期封建文化教育的熏陶中,也和一般士大夫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会营生,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有时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最后落到被打折了腿的惨境。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至死不觉悟。封建文化教育和科举制度不仅毒害、摧残了他的灵魂,而且也摧残了他的肉体。作者在刻画孔乙己性格中可悲的东西,批判他的落后封建意识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善良心地和对他的一定的同情心,如写他教“我”识字、给小孩子分茴香豆,他在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他还“写和一笔好字”。这些描写,更激起对毒害、摧残他的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愤恨。这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要超过肉体上的痛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学习重点字词。
3.整体感受,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4.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
5.激发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研读兴趣。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