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7、乘法运算律练习》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4.80 MB,页数为8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乘法分配律练习课》教学设计
广州市海珠区知信小学 舒翠瑛
【教学内容】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8页部分内容改编及增补。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编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最后再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这样编排的优势很明显,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乘法分配律由于它的形式复杂、符号多样、应用多变,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规则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应用上,不仅有基本应用,还有各种变式应用,在变式应用中,找相同因数是难点,合理转化更是难点中的难点,练习中容易出错。学生往往由于对乘法分配律这一模型的理解不到位而导致机械应用模型,甚至错用模型。教材以解决植树活动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这一具体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生活原型中提炼出数学模型,并在初步感知模型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模型。新课之后,书本第28页安排了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一个数乘多位数”让学生体会将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通过在方框中填合适的数拓展乘法分配律。通过判断两个式子是否相等,并选择计算较简便的算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学情分析】
新授课中,学生已抽象、概括出(a+ b) × c = a×c + b×c这一模型,能在具体的活动中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个体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乘法分配律的认知图式。前测四题:用乘法分配律计算,“26××26”正确率%,“15×()”正确率%,“99×”正确率%,“4×8×()”正确率%。有如下典型错例:【错例1】算理理解不到位,造成丢三落四“15×()= 15×”;【错例2】凑整思想的僵化,造成生搬硬套“99× =()×()”、“4×8×()=25××8”。【错例3】只关注结构形式,不理解本质含义,找不到相同的因数“4×8×()=4×()+8×()”。从前测情况来看,学生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两数之和与一个数相乘”、“两数之差与一个数相乘”的结构形式,但是否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学生以上几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不理解算式的意义。因此,练习课中,应让学生借助直观材料“立”起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再“破”除乘法分配律的结构,让学生在辨析、交流活动中建立起真正“意义层面”上的理解,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模型,为今后正确、灵活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