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7 MB,页数为4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宜章县第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中的“基因突变”,是继第2、3、4章中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本质、基因的表达等内容后,对基因突变的实例分析、概念、原因和特点等提供的知识支持,是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于基因突变与生物变异、生物进化密切相关,也是学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其中,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是教学重点;阐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意义涉及微观水平上分子结构的改变,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实例镰刀形贫血症,由现象到本质,追本溯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尝试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问题冲突,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形成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尤其是“基因的表达”一节中遗传密码破译的探究学习,已经具备了学习基因突变的知识基础,因此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训练。另外,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有害性(事物的两面性)、随机性(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教学过程中,可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的渗透。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叙述为主线的结论性知识,以往教学多采用讲授法的接受式教学,按照课本内容先讲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介绍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最后介绍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在育种上的应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掌握的也仅仅是一些结论性知识,最多能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层次,失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归纳与演绎推理能力)的机会,使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并且这个机会的失去将是永远的,当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以后,就不可能再利用这些知识载体培养相应能力了,只好再从其他部分寻找相应的知识素材。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基因突变”一节的教学,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使知识学习过程成为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兴趣驱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者合一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