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第11课 学画松树》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11 MB,页数为4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五年级下册“中国写意画法”小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精选了两幅国画名家描绘松树的作品,以及一幅黄山迎客松的摄影作品。其中,两幅国画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的松树形态特征:金农的《百木之长》主要表现松树的苍劲屈曲、姿态优美的感觉,而胡也佛的《迎客松》表现的是松树在贫瘠的山石缝中生长的坚韧、挺拔、舒展的形象。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比、欣赏、实践,引导学生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松树。在松树的表现中,知道如何把握枝干的一般表现方法,如何理解“树分四岐”以及如何用“品”字形结构表现松针是很重要的。松针的画法以中锋用笔,运笔方向有向心和离心两种基本方式,这是表现好松树的基础。教材中提供了相关分解图,对用笔方法、用墨方法也有比较明确的引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的特性有了比较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尤其是对用笔、用墨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了进一步表现中国水墨画的能力。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
三、教学思路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和精神象征,结合墨色变化、用笔方法学画松树。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了解如何用笔墨表现松树的枝干、松针等特点,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3.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用水墨表现出的松树的美。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