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14 做太阳系模型》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3 MB,页数为6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做太阳系模型》教案
(恩施市试验小学 张燎)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个部分进行太阳系模型设计,后一个部分进行太阳系模型制作。
在设计太阳系模型的活动部分中,教材提出了根据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简要地画出太阳系的图,并把它表达在教材第43页上的空白处。这里教材指导学生举行绘画的目的是让同学明白行星间的位置关系,而非表达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因为在宽不过15厘米的方框里,即使将水星到太阳的距离缩小到厘米,而海王星离太阳的距离就是约50厘米,课本上这个方框是无法将它们同时画下来的。另外,如果按相同的比例缩小这两个行星,这两颗行星的直径大小就变成只有约毫米和约毫米,这在纸上也是是无法画出来的。因此在课本上表达出它们之间的位置顺序关系就可以了。在设计部分的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制作模型之前的准备,在教材第43页以卡通人物对话的方式引发同学思考建立模型必须考虑的三个方面的问题:1.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2.要弄清行星的位置和大小;3.找到合适的材料。
在制作部分的活动中,教材在第44页不仅给出了制作模型的基本步骤,还以图片的方式展现了八大行星之间的大小关系,而这里展示的行星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是科学合理的。
表面上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相当大的难度。最大的难度体现在建模时,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那么,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建立这样一个太阳系模型呢?主要是想借助模型,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一个新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认识月相成因、认识日食和月食成因等活动过程中,可能已经初步学习过如何来建立一个模型,而本课虽然同样是建立模型,但做太阳系模型与一般建立模型不同的是,做太阳系模型是根据数据来建模型。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