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数学活动》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4 MB,页数为16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生活中的统计教学设计
【主题简介】
课例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年1月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全章约10课时,其中数学活动小结课共需2课时,本课例为活动课。
“统计与概率”在课标中的课程内容总目标包括:
(1)知识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数学思考: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新课标中确定了数学学科的六个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就是统计的核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开拓了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数据分析充分体现了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体现了归纳推理是逻辑推理的本质特征。“运用数据进行分析”的思考方法以及从随机性中寻找规律的归纳思想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使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重视数据的使用和能够对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获取知识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养成基于数据探究事物本质和变化规律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提升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基于数据提取有用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
另外新课标中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统计和概率”一定是来源于生活并应于生活的,实际应用性非常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意识的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可抽象为数学模型的问题,进而得以解决。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