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更新时间:2021-09-25 提供商:网龙网络公司 下载类型:免费下载

文件大小:0.05 MB 分辨率:794*1123 文件类型:DOCX

标签: 化学、 中央电教馆、 教学资源、 教案、 正规教育、 教学设计、 文档、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鲁科版)、 K12、 0级、 ZYK、 基础学科、 素材类型、 其他媒体类型、 精、 高中、 ZYKB、 教案、 必修1

一键领取课件

课件介绍

这是一套关于《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5 MB,页数为5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刘娜

一、课程设计背景

新课程中以定义为中心的概念教学被弱化,更注重理解和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如何排除障碍,有效地加工和组织事实性、描述性、操作性、理论性兼容的化学概念,从整体出发,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的结构体系和分类方法,注意突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概念的群体功能,使学生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而且点、线、面、体相互联系,建立概念的空间网络结构和概念的立体思维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使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和“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希望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教师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与学过程的统一,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机会,主张师生双主互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要求教学要以培育、开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根本精神,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最早提出来的,是教师在新概念教学之前让学生学习的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与包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的学习材料,这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原理。它可以看成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而设置的一个“教学支架”,也可以看作是为学生准备的通往知识彼岸的一座桥梁。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源推荐

找名师

产品下载

注冊
无法打开
您还未安装软件
前往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