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2 MB,页数为5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课题名称: 育种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师姓名: 李超 学校: 大兴一中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 是人教版生物学必修2 “ 遗传与进化 ” 模块中第 6 章第 1
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对应于课程标准中“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对学生的认知要求为达到理解水平。 本章主要阐述遗传变异原理在实践上的应用, 而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展开学习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遗传学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应用的同时, 体会到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班是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高二班普通班学生,该班学生踏实,他们自主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需不断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也在不断完善。本书第 1 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为学生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第 5 章中有关基因突变的内容是学习诱变育种的基础。此外,学生通过科技类杂志、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可以了解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育种方式,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相关的信息, 这些都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