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2 MB,页数为8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课标分析
《生物课程标准》给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部分的具体课程标准如下:说明稳态的生理学意义;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其中,与本节课有关的是第二条和第三条。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区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已有体现。另外,由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和学生的现实联系更为紧密,因而我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得出结论。
《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建议是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些方面稳态的维持。这个在后边的习题处理中有所体现,本节课因为时间有限,就没有再另做具体安排。
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两部分内容。本节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揭示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二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这两部分比较简单,在前边的学习过程中均已涉及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基础回顾,再让学生自己看课本总结即可。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基础知识,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强调指出,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则是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调节方式,这样也就引入了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通过让学生看课本,引导学生从反应速度、作用范围和时间等方面比较两者的特点,并分析说明原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通过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两个实例的分析,总结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这两个教学实例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同时,相应的症状表现和基础知识,如天冷天热的一些症状表现,产热和散热机制,激素调节和机体代谢产热的关系等,学生都有切身体会或者在前边的激素调节过程中已经接触过,这些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温恒定的调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论的教学策略,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最后让学生反思总结,从而让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有一个整体而综合的把握。“水盐平衡调节”的难点在几个节点,比如:水盐平衡调节的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应该分别是什么?垂体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抗利尿激素如何来调节渗透压,它和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之间有何联系?这些问题都需要着重强调,帮助学生理解。为此,水盐平衡调节除了在引导学生看课本之外,着重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点,希望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
通过对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两个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看课本,加深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理解。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以及作用特点是教学重点,经过前边的反复考查,同学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都比较好。这有助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两者之间作用方式以及特点的比较。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