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1 MB,页数为3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稳态与环境(必修3)》第三章第1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中的内容。学生在前一课时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在高一数学中学习过“指数函数”的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不仅可以获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而且可以领悟研究种群的一些基本方法,还可以为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章打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难点是: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本课将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放在突出的位置,并重视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是本节教学策略的着眼点。而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当通过具体实例来让学生领悟。通过分析问题→探究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相关实例,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