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02 MB,页数为5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本质规律的学科,所以教学中更应凸显对学生生命观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基于对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我认为要实现三维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在重视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发展能力,拓展思维,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平台。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现行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第二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可遗传变异的两个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后,第三种来源。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方面的变异。本节内容涉及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对于遗传现象形成整体性的认识。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前面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知识的基础之上,也是学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第七章《生物的进化》的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内容中染色体组、单倍体、多倍体的概念以及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教学过程的难点,也是高考热点。因此本节内容的讲授需要通过模型的建构,辅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再达到知识应用的水平。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变化规律。 也已经学习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学生思维活跃,但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与自学能力,但思维的目的性与严密性仍需教师引导。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兴趣浓厚,学习生物积极性高,课堂上应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