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本章自我评价》的素材,格式为DOCX,文件大小为0.27 MB,页数为9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可燃冰资源开发和利用——我的工厂我做主(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 整体思路及背景简介
本案例是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复习课,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这一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年版)》中指出,要求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业水平方面,新课标提出,学生需要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针对典型案例,能从限度、速率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是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视角,也是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特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这一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也是后续学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基础,对后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教学内容分析
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化学的视角首先要考虑资源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考虑资源的用途,设计并选择反应,进而设计工艺流程。可燃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以及化学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作用和可能途径,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观念。本节课中可燃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案例涉及化工生产中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选择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反应进行调控,能够承载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等知识内容,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本节课采取项目式学习方式进行展开,课堂上模拟建立工厂,学生扮演工程师角色,利用元素观、原子经济性、反应方向等理论设计并优化可燃冰的转化方案,再利用反应速率、反应限度等角度综合分析可燃冰的转化条件,完善工艺流程。将真实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利用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化学与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以及学习化学的意义,发展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素养。
<. 学习者分析
在本节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平衡移动的各个因素,并会使用了勒夏特列原理以及K、Qc关系解决平衡移动问题。学生也具备了元素守恒、原子经济性等化学观念。但对于化学反应,学生的认识仍停留在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上,缺乏系统分析并利用化学反应的思路方法,还不能系统地对化学反应进行调控。
<. 学习目标设计
对于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这一内容主题,新课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能根据反应速率理论和化学平衡原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水平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说明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调控反应条件等的重要应用(水平3);能从调控反应速率、提高反应转化率等方面综合分析反应的条件,提出有效控制反应条件的措施(水平4);能依据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原理,提出利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贮存和释放的有实用价值的建议(水平4)。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