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复习课件

更新时间:2020-11-06 提供商:网龙网络公司 下载类型:免费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分辨率:960*720 文件类型:PPTX

标签: 网龙、 热、 教学资源、 课件、 人民出版社、 正规教育、 文档、 K12、 必修2、 教学课件、 课件、 历史、 ZYK、 基础学科、 3级、 文档、 素材类型、 微软pptx幻灯片 、 高中、 ZYKB

一键领取课件

课件介绍

这是一套关于《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复习课件》的素材,格式为PPTX,文件大小为0.39 MB,页数为16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复习课件

一、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1.1949—1956年,过渡时期(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2)特点:中国借鉴苏联的经验,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措施: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结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基本上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尚未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难的探索。(2)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有正确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3)措施:正确的探索包括中共八大、20世纪60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错误的探索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4)结果: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遭到严重挫折。但从总体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顶住了国际反华势力的压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巨大困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很快波及经济领域,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被废除,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国民经济有所好转。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3)措施: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政策。(4)结果: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开始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二、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1.第一次: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1958年,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2)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3)结果:人民公社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2)核心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3)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国内的改革遇到重重阻力。2.过程(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到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2)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不但使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试题回放1.(2017课标全国Ⅰ)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题干材料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结合1990年的时代特征: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必然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可知C项正确。题干材料包含计划与市场两层信息,而国家干预经济只涉及计划,故A项具有片面性。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故排除B项。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故D项不是报告的主旨,故排除。答案:C

2.(2017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源推荐

找名师

产品下载

注冊
无法打开
您还未安装软件
前往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