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关于《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课件》的素材,格式为PPTX,文件大小为0.41 MB,页数为15页,请使用101教育PPT软件打开使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复习课件
一、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3.特点(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评价(1)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2)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以后的社会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古代经济(封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3)但其经营规模很小,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常破产流亡,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途径及特点1.条件(1)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以来,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3)发达的商业。一批大中城市的兴起,农产品、手工业品广泛投入市场,以及明中期以前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4)充足的货币。大量的货币投入流通领域,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途径(1)手工业者扩大生产规模,雇人进行商品生产。如在苏州和杭州,机户开设“机房”,雇人经营,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2)富有商人打入生产领域,直接雇人组织商品生产。如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出现“暑袜店的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
3.特点(1)从行业和区域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行业。(2)从表现看,主要是苏州丝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从程度看,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在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是十分微弱的。(4)从地位看,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其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试题回放1.(2017课标全国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析:本题考查西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题干材料反映出,西汉前期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大都可以致富,这反映出西汉前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的义利观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故A项错误。西汉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故B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地方豪强势力控制郡县的问题,并且地方豪强势力主要是在东汉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
2.(2017课标全国Ⅲ)表1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自耕农经济发展状况。从表格数据来看,占有20—130亩土地的户数占了绝大部分(74.1%),故A项说法正确。占有高额土地数量的户数较少,还不足10%,故B项说法错误。土地兼并不明显,无法反映出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占有情况,无法反映农业生产率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
如认为平台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101ppt@101.com 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